近日,每到早上6點,晨光熹微,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村元盛稻蝦家庭農場的農場主李元勝和幾名工人都會將一籠一籠鮮紅肥美的小龍蝦捕撈上岸。
日光漸濃,稻田波光粼粼,白鷺戲水覓食,與青山相映成趣。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對李元勝來說是喜獲豐收的季節。
“今年小龍蝦銷路好,價格高?!崩钤獎禀詈诘哪樕戏褐θ?,他告訴記者,眼下正是春蝦的上市季節,他承包的200余畝水稻田今年春蝦銷售在2萬斤。
李元勝采用的是“一稻兩蝦”養殖模式,同一稻田,栽一季水稻,養兩季小龍蝦?!懊磕?2月前后在水稻栽插前投放蝦苗于稻田環溝內,待水稻栽插活棵后提高水位,讓蝦苗從環溝進入稻田開展稻蝦共作,從3月下旬開始陸續捕撈成蝦。水稻收割后,留取部分蝦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蝦苗或人工增補蝦種,第二年3月左右捕獲早春蝦?!崩钤獎傧蛴浾呓榻B,一田兩種、一水兩用,既提高了土地產能,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稻蝦養殖是將養蝦和水稻種植有機結合。蝦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稻與蝦相得益彰。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不運用化學肥料、農藥,蝦更潔凈、肉質更美味,而“稻蝦共生”產出來的大米,由于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米粒飽滿香甜,品質更安全,稻蝦共生互利。
俯瞰吳家鎮三清觀村稻蝦養殖基地,已建成的2000畝稻蝦田被縱橫的阡陌分割如棋盤,一塊塊方格中,水波微漾,淺草初綠。
窺一斑而知全豹。三清觀村稻蝦養殖基地只是涪城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稻漁綜合種養是我國在傳統稻田養魚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2019年,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川省推進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鼓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
涪城區借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譜寫鄉村振興精彩篇章。2020年,涪城區率先在水系較為發達的吳家鎮三清觀村實施稻蝦共育產業,開始嘗試稻漁種養模式,到2023年,種養面積從50畝發展到2000畝,農業經營主體30余家,圍繞稻田蝦、稻田魚,帶動農民就業80余人,綜合增收600萬元?!耙凰畠捎?、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钡牡緷O綜合種養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涪城區將稻漁綜合種養列為農業重點工作,在《 涪城區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等政策文件中,明確將稻漁綜合種養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路徑。
涪城區統籌省市農業扶持項目和資金,合理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扶持稻漁產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組建服務隊伍,對種養農戶進行培訓指導。
近年來,涪城區結合吳家鎮區位優勢和資源情況,打造“湖光山色”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以稻漁、果蔬、蓮藕三大產業區為核心,積極發展“稻漁+休閑觀光”,賞稻田、釣龍蝦、釣魚……涪城稻漁綜合種養漸入佳境,產業正朝著“接二連三”的業態疊加,有力推進全區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引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創新發展。
接下來,吳家鎮將以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為中心,以實施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為引領,聚焦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持續建設湖光山色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推動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